被稱“皮膚軟黃金”,膠原蛋白是門好生意嗎?|九鼎投資觀察

2022-06-17

摘要:經過革新與進化,膠原蛋白已是現代工業中不可忽視的產業

在新的宏觀背景下,PE機構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當下的每個風口?什麽樣的投資邏輯能真正穿越周期?

我們將在「九鼎投資觀察」不定期分享九鼎投資在各產業細分領域的研究和投資思考,始終堅持通過確定性爲基礎的成長性行業研究,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膠原蛋白(以下也稱膠原)是一個頗有爭議色彩的產業。

一方面,膠原蛋白被一些人冠以皮膚裏的軟黃金殊榮,因其與皮膚老化有直接關系。有數據稱,20歲後,人皮膚中的膠原每10年降低7%,女性絕經後5年內膠原流失30%,之後膠原每年流失1.13%

另一方面,在產業發展的早期,人們也曾因爲對瘋牛病、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高致病性傳染病的恐懼而談膠色變

經過數十年的不斷革新與進化,膠原蛋白已然成爲現代工業中不可忽視的產業。Grand View Rease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膠原蛋白市場規模達到153.56億美元,2016-202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42%

從不同地域來看,歐美發達國家膠原蛋白行業起步較早,膠原蛋白制取工藝較爲先進,已經在皮膚、組織工程、再生醫學和醫療美容等方面有成熟應用。但巨大的市場容量、潛在的人口紅利,給了中國後來居上的機會。

目前,中國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增速,顯著高于全球市場增速。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2027年中國膠原蛋白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76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的6.96%2016-2027年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爲6.54%,高于全球的5.42%的市場增速。

過去半年,中國的膠原蛋白企業也不斷在資本市場上吹起涟漪。

近期,主打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的企業錦波生物,其北交所IPO申請獲得受理。今年5月,另一家膠原蛋白企業巨子生物則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更早之前,醫用膠原頭部企業創爾生物于今年1月宣布計劃在北交所上市。而同時覆盖玻尿酸和膠原蛋白業務的公司敷爾佳,也在今年1月更新招股書,繼續創業板IPO之路。

財報顯示,2021年,巨子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5.52億元,淨利潤8.28億元;同期,錦波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淨利潤5738.73萬元;創爾生物營業收入爲2.40億元,淨利潤爲3447.10萬元。

除了沖刺上市,並購也在發生。今年4月,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宣布以2.33億元收購益而康生物51%的股權,正式進軍膠原蛋白產業。益而康生物深耕膠原蛋白類醫療終端当前產品多年,主導当前產品有膠原蛋白海綿和人工骨。

過去十余年,九鼎投資圍繞大健康和大消費領域投資了大量優秀企業。如今,在GDP增長的新常態下,伴隨整個市場逐漸向品質與理性消費邁進,消費者對高質量当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依然在不斷擴大,供給也將不斷升級。

本期「九鼎投資觀察」,我們關注膠原蛋白行業,並嘗試從消費端、供給端和商業化等層面探討:

1 膠原蛋白是真風口還是僞需求?

2 膠原蛋白是怎麽從醫用成分發展成大衆消費品的?

3 在膠原蛋白領域,什麽樣的公司能率先跑出來?


一、本質:分子結構獨特,下遊應用廣泛

對于膠原蛋白,成分黨一定不會陌生。根據新浪微博發布的《2020年護膚行業趨勢報告》顯示,護膚品成分中,膠原蛋白的年討論量位居第一,甚至高于玻尿酸、煙酰胺等成分。

事實上,膠原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膠原廣泛分布于人體的結締組織中,如皮膚、軟骨和骨、肌腱、韌帶、角膜、器官被膜、硬腦膜等。正常人90%的膠原存在于皮膚和骨頭中。

作爲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膠原不僅起到物理的支架結構,同時還可通過細胞外基質受體分子與細胞間實現信號傳遞,參與調控細胞行爲。在動態細胞活動中,膠原也起到重要作用,如組織重建,包括形態學的發生過程和創面的愈合,在免疫系統調控以及止血和血栓形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人體中含有多達28 種不同亞型的膠原蛋白,分爲纖維類和非纖維類。其中,含量最多的幾種膠原蛋白亞型都是纖維類膠原。

結構分析顯示,纖維類的膠原大分子由三條多肽鏈緊密纏繞成爲三聚體形式,然後衆多膠原蛋白三聚體又可彼此並排形成更大的纖維互相交聯,使最終產物具備較高的機械強度。


膠原的三重螺旋結構是其特有的活性構象,來源:創爾生物招股書

正常的三螺旋構象,是膠原蛋白理化特性和生物學活性的基礎,讓其在醫療健康、護膚品、食品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比如,膠原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增殖,可作爲醫療健康領域各類創面修複敷料使用。同時,膠原還可作爲止血材料、注射填充材料、藥物載體等。

在皮膚護理領域,據稱天然膠原的三螺旋結構能和水分子結合發生水合作用,並抑制黑色素的產生,有促進組織生長愈合、保水、美白、滋養皮膚等功效。市面上有很多護膚品如護膚原液、面膜、潔面乳、乳霜等,都添加了膠原蛋白成分。

在食品領域,膠原蛋白的主要應用是人造膠原腸衣,與天然腸衣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明度,可食用且有較好口感。人造膠原腸衣還具有厚度均勻、拉伸強度高、穩定性強、氨基酸含量高等優點,同時在運輸過程中節省空間、節約成本,與塑料腸衣及纖維素腸衣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在護膚品和食品領域,由于沒有嚴苛的監管門槛,膠原蛋白的應用存在較大的爭議。

早在2013年,央視《焦點訪談》就曾揭露,口服膠原蛋白当前產品沒有美容功效。膠原蛋白作爲蛋白質,進入人體消化後,最後被分解爲氨基酸。經肝髒代謝後,有的轉化爲脂肪,有的轉化爲葡萄糖,還有一部分參與人體組織的修複、重建、代謝和更新。

至于塗抹膠原蛋白護膚品,效果也非常有限。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說法,在各種膠原蛋白補充療法中,唯一被認爲有短期效果的,是在皮下軟組織中直接注入膠原蛋白。由于牽涉到外科手術,這種方式的風險也不容小觑。


二、進化:原料來源和生產工藝不斷革新

膠原(英文collagen)源于古希臘,最早出現于1865年前後。

膠原蛋白的研究曆史則可以追溯到1940年,有文獻報道稱,采用柠檬酸緩沖液,可將膠原蛋白從大鼠皮膚中溶解釋放出來。

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是整個膠原蛋白產業的發端。

1976年,美國將膠原制品列入醫療器械進行管理及審批上市。這一年前後,醫諾美公司(2006年被艾爾建公司收購)將牛膠原用于改善老年性皺紋的臨床試驗開始。

數年臨床論證後,1981年醫諾美的牛膠原蛋白植入物Zyderm Ⅰ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這是全球第一支被FDA批准上市的膠原蛋白植入劑,揭開了短效填充的序幕。

Zyderm Ⅰ上市兩年後,Zyderm Ⅱ也于1983年成功上市了。Zyderm ⅠZyderm Ⅱ分別含有3.5%6.5%的牛膠原,並分別適用于淺表和中層皮膚的相關美容修複。

早期牛膠原蛋白当前產品存在效果維持時間較短(2~4個月)、致敏率較高(3%-10%)等缺點,注射前需經兩輪皮膚測試,而且皮試陰性也不能保證不會發生過敏反應或其他更嚴重的副作用,因而增加了醫生和消費者的不便與延誤。

加之1985年,英國出現了瘋牛病(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瘋牛病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發展成爲一個高潮,逐漸擴展到全球數十個國家,變成世界性問題。學界認爲,瘋牛病可能通過牛肉和牛肉制品,尤其是內髒和骨髓傳染給人類,引起新型早老性痴呆症。這對牛膠原蛋白的推廣造成了巨大打擊。

此後,膠原蛋白当前產品逐漸優化,優化的維度主要是兩個:原料來源和生產工藝。

在原料來源上,由牛類擴展至人、豬、羊、魚等。其中,人膠原蛋白(如從人胎盤原料中提取)受到社會倫理學與生物技術的限制尚難以普及;而魚類等海洋生物作爲新興研究熱點,近年來增長率較高,但由于溯源性等問題,海洋生物源膠原蛋白多用于食品、化妆品領域,極少作爲醫用膠原使用。

目前,哺乳動物中的牛類仍是膠原最主要的材料來源,占據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且其占比在逐年緩慢提升。

在生產工藝上,業界則在不斷改進或嘗試新的制備方法(包括使用交聯技術),來提高安全性,同時延長效果維持時間。

比如,同屬醫諾美公司旗下的膠原填充劑Zyplast1985年獲批上市,使用的是牛膠原蛋白,但同時使用了戊二醛進行交聯,適用于糾正更深的皺紋,如法令紋、深痤疮疤痕、修複唇部輪廓等。

2009年,強生公司旗下的膠原填充劑Evolence獲批上市,其成分爲豬源去端肽膠原蛋白,采用D-核糖交聯,適用于矫正中度和深層皺紋(如唇溝治療),據稱效果維持時間長達6個月~1年,且FDA 批准該当前產品無需過敏性測試。

目前,從全球範圍來看,由于具備工藝成熟、提取制備的膠原活性強等優勢,動物組織膠原提取技術仍爲主流膠原制備技術。

近年來,以錦波生物、巨子生物爲代表的國內公司,也將基因工程技術用于制備重組膠原,並將其應用到醫療器械当前產品中。

新技術還在不斷出現。華熙生物在2021年的年報中提到,作爲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顛覆性技術之一,合成生物學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代謝工程技術、酶進化改造技術等先進生物技術手段,改造和優化現有自然生物體系。


不同生產方式生產膠原蛋白的優劣勢比較,來源:信達證券


三、未來,擁有這些特征的公司有望率先跑出來

如前文所述,中國將是未來膠原蛋白行業最重要的市場。

具體到膠原在各垂類領域的應用,Grand View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地區,膠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爲4.70億美元,占比47.81%。類似的,在食品飲料領域的規模爲3.15億美元,占比32.06%;在護膚品領域的規模爲1.33億美元,占比13.57%

尤其以貼片式醫用皮膚修複敷料爲例,作爲醫用皮膚修複敷料的主流,市場規模處于快速成長中。2019年消費量達到3.4億片,銷售額超過50億元,近三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40%。結合市場總需求量和實際消費量看,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複敷料的滲透率約30%

但同時,中國膠原蛋白領域的市場競爭也很激烈。一方面,膠原蛋白企業有行業內部競爭,当前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同時還要面臨來自門外漢的跨行競爭。除了玻尿酸和膠原蛋白,還有不少其他成分,也被宣稱保濕、修複等類似作用。

根據標點醫藥的數據,2019年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複敷料市場主要品牌中,主要成分爲膠原及類人膠原的当前產品所在品牌市場占有率合計15%,主要成分爲玻尿酸的当前產品所在品牌市場占有率合計41%


2019年中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複敷料市場概況,來源:標點醫藥

而修護類貼片面膜的品牌,以大衆化妆品牌爲主,廣告投入巨大,形成了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帶動了修護類貼片面膜的銷售,也使各家企業的營銷成本居高不下。2017-2020年上半年的3年半內,創爾生物的銷售費用合計約爲4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合計約爲3,900萬元。華熙生物2021年的銷售費用接近24.4億元,同比增長121.6%

此外,中國膠原蛋白企業還面臨一系列政策監管。這其中,既包括針對膠原蛋白行業推出的政策,也包括醫療器械、化妆品等應用行業的相關政策。

最典型的,目前中國對醫療器械当前產品按照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分類管理。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天然膠原蛋白從動物源中提取,而動物源存在免疫性及病毒性兩大風險。因此,動物源醫療器械的報批都按三類(風控級別最高的醫療器械類別)進行管理。《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当前產品分類界定原則》則要求,重組膠原蛋白類当前產品的管理類別不低于二類醫療器械。

盡管面臨激烈競爭和嚴格監管,但巨大的市場,格局依然比較分散。根據標點醫藥的數據,2019年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複敷料市場上,按銷售額測算,排名前三的品牌敷爾佳、創福康(創爾生物旗下)和可複美(巨子生物旗下),合計市占率爲53%;若按銷售量計算,排名前三的品牌敷爾佳、榮晟和創福康,合計市占率爲40%

在這樣的環境中,什麽樣的公司還能跑出來?我們認爲,技術、產能、渠道、品牌、資金等因素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技術。

從膠原蛋白產業鏈來看,分爲:原材料供應、膠原蛋白原料制備、当前產品應用、銷售。其中,膠原蛋白原料制備是最核心的環節,而制備的核心是技術。

同時,按照膠原蛋白当前產品的分類管理政策,技術還決定了資質(如具備醫療器械注冊證)。具備引領性技術、並通過監管審批的企業,享有技術紅利的窗口機遇期,也意味着巨額的銷售回報。

除此之外,企業還必須不斷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有更高效的品類創新和研發力。要獲取更大的市場規模,企業還需要有大量資本投入,以建立更高效的C端市場營銷能力和当前產品的量產能力。

友情链接:玻璃连栋智能温室 | 端子截面分析仪 | 滤芯 | 洛阳安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炉变压器 |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 环保污水处理 | 凝胶成像仪 | 油漆颜料砂磨机 | 重庆球墨铸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