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迎來發展期,新材料投資的變與不變|九鼎觀點

2023-09-26


近幾年,新材料成爲熱門賽道。據工信部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的規模。

9月21日-22日,36氪暗湧·2023產業未來大會于深圳召開。九鼎投資制造業投資三部董事總經理邢曉輝受邀參與大會,在新材料投資主題圓桌上,與北極光創投、正心谷資本、時代伯樂、川流資本、钛信資本、一苇資本等機構投資人就相關話題進行了探討。

邢曉輝在圓桌上指出,今年以來新材料投資呈現出早期化、專業化、精簡化的趨勢,這是體現在行業表層的變化。但不變的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基于中國制造業將持續轉型升級的規律,現階段我國新材料投資的重要命題仍是“國產替代”。

以下內容整理自邢曉輝的發言:

Q:請對所在機構做簡要介紹,並分析新材料賽道火熱背後的原因。

九鼎投資邢曉輝:九鼎投資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私募股權投資(PE)爲主業的A股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管理資產規模累計約626億元,投資企業累計約367家,累計投資規模約336億元。

我們主要關注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投資中國境內消費服務、醫療健康、先進制造三大領域中的優質企業。其中,我所在的團隊目前主要關注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高端設備等領域,新材料是我們長期跟進和重點研究的領域之一。

在材料領域,九鼎投資曾投資超20家企業,包括多家化工材料企業,如高性能钛白粉龍頭企業龍佰集團(002601.SZ)、皮革化學材料企業達威股份(300535.SZ);半導體材料企業雅克科技(002409.SZ);以及數家锂電池材料企業,包括負極材料企業貝特瑞(835185)、正極材料制造商安達科技(830809)等。

當前,新材料產業迎來發展期。我們認爲,這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續發生的。從2018年到2022年,新材料產業的投資案例参考數和金額都在逐年增高。

今年賽道尤其火熱,是因爲關注新材料的人越來越多,逐漸成爲行業共識,投資熱度大幅提升。

我們發現,今年以來新材料投資呈現出早期化、專業化、精簡化的趨勢。這是由于新材料屬于典型的“大產業,小行業”:整體規模大且增速快,但下遊應用分散,細分市場衆多,行業間壁壘高。因此,很多新材料企業體量不大,對投資機構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投資階段相對更爲早期,投資金額相對較少。

這是體現在行業表層的變化,不變的還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遵循中國產業發展規律。

中國用過去40多年時間,幾乎完整經曆了世界工業史上250年的三次工業革命,發展路徑也呈現出沿產業鏈從下遊逐步向上遊突破、完善的態勢。

在產業鏈下遊,由于終端市場需求明確且規模大、增速快、利潤空間高,同時所涉及的基礎技術研發較少,中國已率先在終端市場和組裝市場發展起來。如手機、電腦、家電等,全球約有70-80%組裝在中國。

在產業鏈中遊的零部件領域,中國企業目前也已占據較大份額,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如今,產業鏈上遊的材料領域進入發展期,此前在終端市場、應用場景及中端制造等各環節的積累均成爲材料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基礎,也在倒逼材料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對投資而言,制造業中下遊的國產化率已經很高,所以衆多創業者和投資者就將目光聚集到了上遊。其中,新材料就是核心領域之一。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認爲現階段我國新材料投資的重要命題仍然是“國產替代”。

Q:如何捕捉新材料領域的投資機會?

九鼎投資邢曉輝:整體而言,當前投資機構投資新材料的邏輯基本大同小異,主要關注市場規模較大、壁壘較高、國產化率較低的領域。

我們投資新材料的整體邏輯是“國產替代”,不過這個 “國產替代”是加引號的,不僅僅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也包括新技術取代老技術,以及出口替代。因爲,當中國企業在某一行業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程度後,通常會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比較優勢,可以實現反向的出口替代,比如光伏行業,新材料行業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具體到對細分行業及企業的判斷,我們通常會從市場規模、技術、成本、團隊這幾個維度進行考量。

首先,市場規模,需要分行業來考量。如果某材料行業雖然未來指數級增長潛力有限,但現有市場規模足夠大(至少在30~50億元以上),確定性強,就有機會。

比如我們一直關注的OCA(光學級透明膠粘劑),多用于3C市場。雖然近幾年,國內3C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預計OCA市場規模仍將達到百億元的量級。加上該行業國產化率較低,我們判斷,仍然有長出行業龍頭企業的機會。(更多行業研究觀點可參考:久被“卡脖子”的光學膠,將迎來國產替代曙光?|九鼎投資觀察

如果某材料行業現有市場規模較小,但出現了新技術替代老技術,可預期的增速非常快,未來市場空間也會很大。比如異質結、複合集流體就屬于這種類型,我們判斷也有機會。

第二,技術,技術壁壘非常關鍵,已是行業共識,但同時還要考慮技術路線。比如,在新技術替代老技術的行業裏,往往存在很多條技術路線,業內對于哪條是主流路線還有分歧,比如複合集流體。一旦路線選擇錯誤,就是滅頂之災。

第三,成本,“國產替代”實現的前提很多時候是因爲具有成本優勢。因此,我們也會考察一家企業降本、增效的能力。

最後,團隊,新材料領域對創始團隊的專業性要求極強。在現實中,比起實驗室型人才,我們認爲長期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的行業老兵更有價值。

Q:如何看待AI以及大模型對于新材料開發的價值?

九鼎投資邢曉輝:我們認爲,AI是工具,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可以提高研發效率、優化實驗設計和生產工藝、促進跨學科合作等。不僅在材料領域,對于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個助推工具。

然而,也需要注意AI和大模型的局限性。例如,數據質量和算法可靠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AI和大模型的應用效果。因此,在使用AI和大模型時,需要充分考慮其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並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改進。

Q:所在機構可以給到項目方的投後幫扶有哪些?

九鼎投資邢曉輝: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我想先對九鼎投資的系統做個簡單介紹。

在2008-2010年期間,九鼎投資曾進行了系統改革,按照“募、投、管、退”進行了流程分解,建立了分工明確的組織架構,建設了專門的投資團隊、地方開發團隊、投後管理團隊。我們應該是本土投資機構中,最早建設專業投後團隊的機構之一。

目前,我們擁有近30人的專職投後團隊,按區域劃分,跟蹤、賦能被投企業。同時,我們累計投資各行業企業超過360家。因此,在投資項目後,可以聯動我們在各領域的被投企業,在各個細分行業形成產業鏈效應,賦能投後企業。

此外,我們的投後還包括協助被投企業制定並執行上市策略,開展並購等,以及日常的人才引進等,幫助推動企業的長期成長。

Q:在當前創投環境下,如何退出成爲投資人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新材料領域,關于退出的衡量因素是會更重要還是更弱化?

九鼎投資邢曉輝:我們一直很重視退出,作爲GP和上市公司,我們要對LP負責,也要對股東負責。

投資新材料產業,關于退出的考量更爲重要。由于很多新材料項目的階段還相對較早,體量相對較小,可能後續退出壓力相對較大。因此,我們也會更多地關注北交所、並購、S基金等多元化退出機會。

更多有關新材料投資的深度分享,可點擊閱讀:PE投資新材料,如何避免“亂槍打鳥”?

友情链接:郑州弘恩皮革科技有限公司 | 鸿贝电池 | 臭氧发生器 | ALC轻质隔墙板 | 陕西海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不锈钢 | 北京市京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商业照明 | 黄药系列 | 掺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