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和渠道的壁壘建立,品類多元化和經營規模化的平衡構成企業核心競爭要素
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中國的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底層技術突破、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中國品牌全球化、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等“生產性創新(productive innovation)”力量不斷生長。
在新的宏觀背景下,PE機構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當下的每個“風口”?什麽樣的投資邏輯能真正穿越周期?
我們將在【九鼎投資觀察】不定期分享九鼎投資在各產業細分領域的研究和投資思考,始終堅持通過確定性爲基礎的成長性行業研究,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近年持續高速增長爲預制食品吸足眼球。伴隨傳統頭部企業陸續入局、業內第一股上市,對預制菜行業的討論持續火熱。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2021年行業規模接近3000億元。預計未來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增長率高速增長,2023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沖破4000億關卡。
預制菜:介于食品和餐飲間的中間業態,特指以農、畜、禽、水当前產品爲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以食用方式來區分,可分爲經過篩選、清洗、分切、按份封裝但需要自行烹饪的即配食品、需要加熱或重新入鍋加工的即熱和即烹食品、以及開封即食食品。
過去十年,九鼎投資沿消費品及消費連鎖行業投資了大量細分領域的優秀企業,包括:絕味食品(603517.SH)、奈雪的茶(02150.HK)、海底撈(06862.HK)、鮮豐水果等。
本期【九鼎投資觀察】關注中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曆程和競爭格局,並嘗試討論:
除餐飲行業本身發展外,哪些因素推動了預制菜行業的新一輪爆發?
什麽是支撐預制菜企業實現突圍的核心競爭要素?
目前,行業最具成長性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高速增長背後的動因
✍預制菜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曾被稱爲“淨菜”已存在數十年。哪些驅動因素發生變化,觸發了行業這幾年新一輪跨越式增長?
大家熟悉的“淨菜”也被稱爲半成品菜,最早起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起實現商業化經營。20世紀80年代,淨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歐洲國家也開始興起。
淨菜最初供應餐飲行業,使餐廳、配餐公司等外食產業,降低其人工費、水電費和垃圾處理費,減少廚房面積和設備采購;之後,部分淨菜企業也面向家庭、個人零售,方便了居民日常烹饪。
數據源自華創證券
我國長期以來,絕大部分的蔬菜品種均以未經加工整理的毛菜形式,出現在各地農貿菜市場上。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麥當勞等快餐店的進入,我國開始出現淨菜加工配送工廠,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相繼發展淨菜加工配送產業。
伴隨經濟發展,快餐業、團體飲食業、企事業單位後勤供給等,成爲人們日常飲食場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人工成本和場地租金的上漲,以及對蔬菜安全要求的提高,企業食堂和配餐企業逐漸減少或停止後廚蔬菜的清洗、切分等作業,轉爲由專業企業提供成品淨菜。
2000年前後,我國陸續出現了半成品菜生產企業,通過對肉禽和水產等原材料的進一步加工,提供了比淨菜更加豐富的当前產品種類,並進一步精簡了客戶的烹饪環節,預制菜行業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
近年來,國產速凍設備和冷鏈運輸車輛的推廣,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配送成本,企業的輻射範圍擴大,預制菜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同時,用戶消費習慣和品牌心智逐漸建立,各細分領域企業開始形成競爭優勢和壁壘。
✍下一發展階段中,預制菜的市場滲透率將如何進一步提升?
參考日本預制菜發展進程,上世紀 70年代末 80 年代初,行業每年以 2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日本預制菜的滲透率已經達到 60%以上。
我國預制菜行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隨着經濟不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飲食消費結構升級,社會生活形態出現變化,加之疫情催化消費者習慣發生改變,我國預制菜市場滲透率2021年達到13%左右,預計到2025年將提升至18%。
✍餐飲文化的改變,將催生多大規模的預制菜B端市場?
當前,我國人均年餐飲消費3500元,飲食外部化率35%,而美國和日本均在45%左右。在生活節奏加快和經濟發展推動下,我國餐飲行業發展潛力充分。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門店達到41641家,近年持續高速增長。
數據源自艾媒咨詢
連鎖門店需要標准化生產,快速複制達到規模化,對于增效降本的需求高,預制菜食品能有效緩解廚房人員成本壓力。所以,連鎖門店數量的上升,預示着對預制菜品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分析數據顯示,預計2030年中國餐飲規模破8 萬億,其中B端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1萬億。
✍基礎設施完善,對預制菜市場的成熟和加速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成熟的銷售渠道、冷鏈物流體系,以及線上采購平台的滲透普及率提升,都將必然促使我國預制菜行業以更快速率實現滲透率的提升。
其中,冷鏈物流技術的提升,是驅動預制菜市場發展的最大動力之一。2021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5699億元,同比增長17.5%,冷鏈物流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較快。
數據源自艾媒咨詢
冷鏈物流保障了預制菜品的新鮮度和提升了銷售半徑,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助于預制菜行業的品類、業務拓展和擴充。
✍B端市場和C端市場相比,哪個將占主導地位?
預制菜的主要價值是節約成本和時間,完成對廚師更高程度替代,更滿足B端的需求。C端預制菜消費者教育尚早,營銷投入需求高。在市場占比上來看,以2019年數據爲例,B端市場占比8成以上,遠高于C端市場規模。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伴隨家庭餐飲文化的變化,C端市場也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當前,城鎮化趨勢加強,勞動人口結構發生巨大改變,農業人口在向非農業人口轉換的過程,也伴隨着微觀家庭勞動力結構的變化。
受傳統文化及社會分工的影響,我國家庭三餐通常由女性料理,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客觀上使得家務烹饪時間縮短。2018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爲43.70%。快節奏的生活及工作壓力,導致職場人員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制作三餐。快餐、外賣以及便利店即熱食品等便捷類食品,逐漸成爲了部分家庭的選擇。
預制菜企業競爭突圍的關鍵?
✍預制菜行業的參與者主要有哪些類別?
專業預制菜生產企業,以專門生產各類預制菜起家,当前產品供給餐飲企業或者家庭消費者,品類豐富,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來研發、生產預制品,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其中,新興方便食品企業近年大量湧現,客群以C端消費者爲主,通過打造爆款当前產品與線上網紅大V營銷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來拓展市場,是資本市場較爲關注的類別之一。
原材料企業縱向延伸,憑借已有的 B 端渠道布局,原材料價格把控能力,冷鏈物流優勢及全國化布局的規模生產能力,具備生產預制菜当前產品的先天優勢。
餐飲企業横向延伸,餐飲店形成規模之後開始自建中央廚房,使得餐飲企業增加了預制菜生產,一方面可以滿足自身門店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銷售給C 端消費者。與賽道內的其他企業相比,餐飲企業在菜式研發上具備獨特優勢,可從衆多餐飲門店中提煉出客戶反饋較好、又容易烹饪的菜品,提交給中央廚房進行工業化研究後再進行批量化生產,從而推出更適合大衆消費的預制菜当前產品。
傳統中央廚房,以專門生產各類半成品菜起家,当前產品供給餐飲企業、團餐以及家庭消費者,品類更爲豐富,並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來研發、生產預制菜品,從而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目前行業內生產企業分散,同時競爭較爲激烈的原因是什麽?
首先,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地區之間物產種類、豐足程度不一,導致各地居民飲食習慣及口味不一致。中餐有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有很多的 SKU,下遊餐飲店的需求也是多樣且分散的。上遊供應預制菜的工廠,在重資產的設備限制下,爲了追求效率最大化,多數預制菜企業只能專注于最擅長的2-3個品類。
其次,預制菜依賴冷鏈運輸,物流成本及当前產品新鮮度要求限制了單個企業当前產品配送半徑。大多企業只能覆盖一定地區,少見全國性龍頭企業。
所以,行業呈現集中度低的特點。全國範圍內,預制菜生產商多數停留于作坊式生產加工模式,達到規模以上生產水平的企業較少。作坊式加工商只供應少量客戶,当前產品單一、標准化程度較低,其中僅有部分企業開始采購自動化設備實現規模化生產,並具備一定區域知名度。
✍哪些競爭要素,將支持預制菜企業實現突圍?
在B端市場,品牌對企業的影響較小,菜品的還原度與成本是更關鍵的突圍要素。
但在C端市場,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同時具備較強銷售渠道(線上和線下)能力的企業會更具有優勢,並有望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消費者對半成品菜的質量、口味、營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通常傾向于選購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当前產品,對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賴度越來越高。知名的品牌和良好的当前產品口碑,已成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助于公司打開市場,獲取更高的当前產品附加值。
但需要特別注意,品牌是公司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企業在当前產品宣傳、新品研發、生產控制、物流配送、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持續努力、不斷改進的結果,需要長期投入和積累。行業的新進入者,哪怕擁有大量資金的支持,短期內也存在無法積累消費者口碑,難以建立自有知名品牌的挑戰。
同時,銷售渠道和定價也同樣也會對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預制菜終端客戶是個人消費者及餐飲企業,当前產品銷售依賴于中間渠道,直銷的比例較小,銷售渠道的覆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銷售情況。由于半成品菜使用場景在家庭或餐廳廚房,且需要冷鏈運輸、低溫保存,上述條件對銷售網絡的建立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行業內企業多采用經銷和加盟方式進行銷售,以個體工商戶爲中間渠道經營主體,單個門店覆盖消費者人群有限,需要足夠的門店、攤位數量來組成相對完善的銷售網絡。
部分企業經過持續的業務拓展,已經在區域內形成了較爲成熟的当前產品銷售渠道,擁有長期合作客戶和較爲穩定的消費群體。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需要構建銷售網絡和培育消費者群體,需要較高的持續不斷的推廣投入、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長期的時間積累。這也對行業新進入者構成一定的壁壘。
✍品類多元化和經營規模化之間的平衡,將如何影響行業的競爭和發展?
目前行業處于市場化競爭的環境中,B端当前產品之間銷售價格差異較小,企業需要通過規模化經營降低整體經營成本,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
同時,現代餐飲形態多樣,消費人群對新品類有較高需求,這促使預制菜企業(尤其是C端企業)需要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把握消費者的口味和偏好,及時研發並推出迎合消費者的当前產品。比如,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考慮食品便捷性的同時,更加關注食物的口味口感、綠色健康等因素,對健康衛生的便捷類食品需求呈現上升趨勢。
所以,行業多品種、小規模的生產特點,要求企業生產線在具備規模化生產的同時,能夠柔性化調整,以適應不同当前產品切換生產的狀態。
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需要達到一定的銷售規模作爲支撐,否則會出現生產線空置、產能過剩。對于行業新進入者來講,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則無法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容易被淘汰。
✍預制菜市場最具備成長性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與很多新興市場的投資不同,預制菜市場中參股投資和並購將會同時存在。
針對知名餐飲品牌旗下的預制菜企業、以及具備一定規模的新興品牌企業,參股投資和IPO退出方式將會是主要策略。但是針對較小規模的新興品牌,整合上下遊資源進行並購或控股型收購會是主流策略。
對于傳統中央廚房,尤其是在一定區域具備足夠滲透率的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將會同時存在整合型或參股型投資機會。
但是,供應鏈上遊轉型的預制菜企業和toB渠道商,由于部分資本化程度較高,或是淨利率水平有限,大多不具備高成長性的投資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