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蔡雷,九鼎投資創始合夥人,現任昆吾九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本文節選自蔡蕾2014年7月在九鼎投資2014年中期全體會議上的演講,有修訂。
先從世界杯的話題開始吧。
一個月以來,我們經曆了一場全球性的足球狂歡,今晚就是決賽了。我喜歡踢球,也是資深球迷。我是1982年開始看世界杯比賽的, 那一屆的冠軍是意大利,最有名的球星是金童羅西。也就是這樣,我成了標准的意大利球迷+歐洲球迷。曆史在我身上留下了烙印。
1982年,在座的很多人是不是還沒出生?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值得誇耀的。1982年就在看球,說得好聽是老練,不好聽就是衰老。不過衰老也是曆史規律,不會以任何意志而改變,所有人都得面對。
我已經看了好多屆世界杯了,本屆應該說是戲劇性最強的一屆。比如,小組賽第一輪,統治近幾年足球世界的世界冠軍西班牙就被羞辱了,1比5。前兩天奪冠大熱門還是東道主巴西在家門口被灌了個1比 7,有誰想得到?還有一場比賽,荷蘭最後一分鍾換上守門員去專門撲點球,而且還勝了。
我這麽多年看球,沒有看到過戲劇性這樣集中的賽事,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
這屆世界杯充滿了戲劇性,但打到現在,其實最終的結果卻又沒有太多懸念。八強是八個小組的第一名。打到四強,這四個隊曆史 成績加起來,也是曆屆記錄中最好的。今天晚上比賽的兩個隊伍, 也是六場比賽以來表現最好的,最終在決賽中相遇。看起來充滿了戲劇性的世界杯,但結果卻沒有任何懸念。
其實,這就是曆史的特征。過程中參與者、觀察者感覺有很多戲劇性,但曆史結果早就已經注定了。
今天交流從世界杯開始,主題是——曆史和英雄。
一、曆史演進的幾大動力
我們來認識一下曆史。我個人比較喜歡讀曆史,對曆史也有一些感觸。曆史充滿了戲劇性,很難預測,但實際背後有它自身的規律,有驅動它發展的深層次動力。千百年來,人類曆史發展動力是什麽呢?
第一大動力:科學化
人類用科學的知識體系去認識、解釋、改造身邊的世界,這就是科學化。在這種動力推動下,創造了千年以來尤其是當代人類的曆史。科學化是人類曆史前進的第一大動力。
什麽是科學呢?科學是和神學相對應的。科學就是通過客觀的觀察、實驗、試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最終積累、衍生出來的一整套知識體系。科學是理性主義,神學則是神秘主義。神學是腦袋裏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假設外邊有個萬能的上帝,再用上帝的語言來作爲解釋世界的准則。真實的曆史是科學創造的,不是上帝創造的。
當然,科學本身有相對性,這點大家要客觀認識。現在所有我們看來是科學的東西,很可能再過幾十年後,就不一定科學了。科學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進化的。
科學化的未來空間還無限巨大。生命的問題、宇宙的問題、物質的分割、意識的本質,等等,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或者局部解決, 都將徹底創造新的曆史。科學在推動曆史前進的道路上,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第二大動力:世俗化
什麽是世俗化呢?這個詞大家平常聽到的不多,但卻都離不開。我們每個人都有物質的、精神的各種需求,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老病死,滿足這些來自于人本身需求的曆史動力,就是世俗化。發掘並滿足人類各種世俗需求的浪潮,是推動人類曆史與文明演進的又一主要力量。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實際上經曆過“去世俗化”,也就是宗教化、神聖化。在歐洲的中世紀,宗教一統天下,就是典型的“去世俗化”。當時的科學還不能夠解釋外面的世界,物質当前產品的生產也滿足不了 需求,宗教就通過壓抑需求、消滅需求來管理社會。我們不難發現, 所有宗教基本特點都是壓抑需求,不管是基督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
在世俗化和宗教化的長期鬥爭過程中,世俗化最終戰勝了宗教化。現在有這麽豐富多彩的世界,就是人類社會充分世俗化的結果。
從大的概念來說,科學化解決了供給問題,提高產出效率。而世俗化解決了需求問題,結果是讓人類需求不斷增長,能夠去消費這些產出。這兩大曆史車輪,推動了人類的前進。
但過度的世俗化也帶來了人類發展的困境,甚至災難。需求永遠大于供給。人類很大程度上還是離不開宗教信仰,不能讓物欲過于泛濫。
第三大動力:市場化
爲什麽會出現市場?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一個關鍵問題——如何配置資源。如果說科學化和世俗化是推進曆史前行的兩個車輪,分別着力于解決人類社會的供給問題和需求問題,那麽,還需要一個東西,來進行兩個車輪的平衡,讓曆史穩步前進。經過千百年的探索與演變,人類找到了一個工具,就是市場。
什麽是市場?就是建立在分工、交換、貨幣與價格等基礎上的一整套社會資源配置體系。市場化也可以理解爲資本化、商業化等等。發展過程中經曆了重商主義、工業化、镀金時代、金融資本等。
市場化的同時帶來了一大問題——經濟周期,它與市場天生相伴。供給與需求要依靠價格信號來滯後調整,不可能高度精確,完全同步,這就造成了周期性的經濟波動。隨着人類交往的全球化,這種波動 更是導致世界性的繁榮與蕭條交替出現。盡管存在周期性的危機與災難,但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能力卻毋庸置疑。
市場的天然特性是競爭。市場化的持續推進,人類另一個不希望 面對的情形出現了:財富不斷集中、貧富相差懸殊。原始的大規模市場化與資本化,讓資本雇傭勞動甚至奴役勞動,加劇了人類本身的競爭與對抗,帶來社會矛盾沖突,形成種種人間苦難。在這一背景下,取消市場、資本的共產主義學說、實驗,乃至大規模的運動、革命成爲近一二百年人類曆史的主題之一,以至于最終走向了新的奴役。共產主義的社會試驗後來一一被證明爲失敗。與此同時,市場體系也通過凱恩斯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福利主義等實現了不斷的修正、優化。
市場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沒有比市場更好的選擇。二戰以來,整個世界都被納入市場體系之中,尤其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建立,更是極大的確立了市場的統治力。盡管當今還有極少量國家不搞市場經濟,但也擺脫不了市場經濟體系的影響,因爲它不可能完全隔絕于世。
現在人類面臨的很多問題,幾乎都可以從市場及其學問——經濟學中找到解釋,以至于有“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說法。現代絕大多數社會問題的背後都離不開經濟問題,甚至都根源于經濟問題。和各種自然科學、其他人文科學相比,經濟學這門學科誕生得太晚,只有一兩百年的時間。經濟學自身科學化的同時,人類社會的諸多現實問題可望得到解決。
第四大動力:信息化
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人類社會現在已經高度信息化了。未來 學家托夫勒在上個世界八十年代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書——《第三次 浪潮》,他在書中將人類曆史歸結爲三大浪潮——農業革命、工業 革命與信息革命的浪潮。按照他的說法,我們現在處于信息革命階段。
其實在我看來,信息化浪潮一直與人類的曆史相伴,並推動着人 類的曆史。所謂信息化,就是通過一套符號系統來交換、運用、傳 承人類的各種文化的過程,包括所有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語言, 文字,教育,書籍,是古代的信息化,魚雁傳情,烽火連天...... 也是信息化。信息化手段的每一項出現與進步,都導致了深刻的社會變革。
中國爲什麽在一兩千年前能夠領先于世界?文字統一,尊師重教, 是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是全球重視信息化最早的國家與民族。我們最早發明了造紙術,活字印刷書也領先世界幾百年,中華文化得以大規模、低成本的傳播,以至于早熟。其他民族沒有做到這一點。
現代社會的信息化則通過報紙,無線電,廣播,電視,電話,手 機等等,進一步加速了信息交流,提高了信息傳遞與使用的效率。最新的信息化,是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等, 對于人類社會的影響與改造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未來的信息化會帶來什麽?我自己還沒琢磨清楚。從哲學層面思考,信息屬于意識的範疇,可與物質相對,但離不開人類的自身活動與物質基礎。不過,隨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等的發展,完全脫離人類社會的信息交流也有可能發生。對于那個時代的情況,我們還不能預測與掌握,電影《終結者》中人類與 機器之間的戰鬥完全可能出現。信息化所帶來的影響甚至比前面幾個動力還更大,將徹底改變人類曆史和整個世界。
第五大動力:全球化
全球化要從兩個層面去理解,一是有形的全球化,即物質層面的全球化。由于資源稀缺,人類必須不斷征服新世界,走出非洲,跨越大洋,足迹遍及全球,甚至登上月球,到 2030 年還准備登陸火星; 二是精神層面的全球化,即人類不斷去探尋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征服欲,這個層面的全球化對人類的影響更大。在千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雙腳出行、血脈傳承實現了遠古時期的全球化,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之後完成了全球化的種族繁衍。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是絲綢之路、歐洲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等,開始我們中國也參與其中,但後來就中止了,也導致了中國長期的“曆史停滯”。1500年左右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小國率先開啓了海洋文明,兩個國家在教皇主持下簽訂了一個有名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准備以子午線爲界瓜分世界,子午線以西的世界是西班牙的,另一邊是葡萄牙的。而這時中國正處號稱世界第一的大明王朝,皇帝還把自己關在故宮裏做着春秋大夢。可以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從理念上、格局上就已經落後于歐洲國家,最終落伍成爲曆史必然。
現在的全球化,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托馬斯 ? 弗裏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大家都讀過。整個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中國的霧霾,日本韓國也跟着遭殃。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都是全球化的推手和結果。世界杯也是典型的全球化,決賽本來是阿根廷人與德國人之間的事,我們中國人也在這兒跟着喜怒哀樂。
未來的全球化顯然還將持續,而且等待人類去征服的疆域將不僅僅是地球,太陽系,銀河系,而是整個世界,宇宙世界和精神世界。
“世界杯”的內涵還可以極大拓展。太空移民、星球大戰、多重宇宙,想一想就讓人興奮不已。
以上五大動力,歸結爲一個詞就是現代化。人類的進步,從千百年的曆史來總結,就是科學化、世俗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結果。要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現代國家,一個民族是不是現代民族, 用這五個維度與概念去判斷就行了。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曆史。
二、大視野中的中國曆史
我在這裏用一種比較寬泛的視野,來解釋中國的曆史,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曆史動力觀。以此來看,中國曆史其實非常簡單,就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秦時期,中國基本和全球其他國家基本同步,都經曆了從混沌、啓蒙,到最後成爲國家的過程。
第二階段,從公元前 221 年秦朝實現了政權統一開始,到公元 1279 年宋朝結束。這一段是中國曆史的黃金時期。從秦朝開始,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中華文明相對于世界其他 地方,處于明顯的早熟狀態。盡管中間也有朝代更叠,但中華文明一直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輝煌。這一千多年中國的科學化、世俗化、信息化、全球化等都領先世界,中華文明自然也就領先世界。
第三階段,從宋朝結束時一直到 1978 年改革開放之前,這700 年的中國曆史,其主旋律先是內向、封閉的農業社會的長期停滯, 接着是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所啓動的民族救亡,然後是近百年來的長期、反複革命尋求出路。中國不斷落伍沉沦,曆史不堪入目。舉個例子,曆史的第一大動力是科學化。在這方面,中國人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謂“四大發明”。但其中最後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也是在北宋時期,從那以後,中國人就沒有給世界貢獻過任何重大科技成果,你說中國應不應該落後?
第四階段,從1978年開始,也就是中國曆史發展的最新階段。以改革開放爲核心標志,中國的曆史重新融入到世界洪流之中的, 就是前面所說的那五個真正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也開始成爲中國的社會主旋律。從宏觀大曆史的視角看,1978年的曆史轉折點地位,在未來的中國曆史中會體現得愈加明顯。
我們同樣以前面的曆史動力觀來看看1978年以來的中國。具體就不展開了,就用一些當時的宣傳語、流行語來簡單印證一下。關于科學化,最有名的宣傳語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于世俗化,有名的口號有:“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時 間就是金錢”、“致富光榮”等;關于市場化,可以回顧一下從商品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法;關于信息化和全球化,其實都不需要任何宣傳了,就是這麽幹的。對照近代和當代中國曆史上那 些宣教主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鞑虏,恢複中華”,“階級鬥爭爲綱”等等,可見這 30 多年中國的社會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在座的這批人,加上我們的父輩,以及我們的後代,應該是七八百年來最幸運的中國人。中國重新和世界融爲一體,重新把握住了民族命運。不管是創業還是從事其他任何事業,我們都是數百年來最幸運的中國人。
這是我對中國曆史的理解。下面講一下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領域的重要主題,這跟九鼎作爲一個投資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在座的各位從事的事業直接相關:
一是市場改革。尤其是和我們高度相關的金融改革和國企改革。其基本動力就是市場化。金融改革涉及淨資產上百萬億,國企改革有30-40萬億。這是一個超級的大舞台。
二是並購重組。基本動力與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都相關。中國已經進入到並購時代。100年來美國經曆了五次並購浪潮,横向, 縱向,混合,杠杆到戰略重組。我預言,未來十年,這五類浪潮式的並購將在中國同時上演。又一個超級的曆史舞台。
三是數字經濟。基本動力就是信息化。有一本書名叫《數字化生存》,未來我們的確離開了信息、數字、網絡,就生存不下去。網絡化和信息化徹底改造了從個體到機構的存在方式、組織方式和運行方式。這也是我們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三、曆史與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些詞句大家耳熟能詳。在曆史長河中,人到底起到什麽作用?是英雄創造了曆史,還是曆史成就了英雄?
時勢造英雄
再回到世界杯。不知是誰起了“World Cup——世界杯”這個神奇的名字。它只是一個足球的賽會,但我們可以從“杯”中看看世界, 解讀一下曆史與英雄的關系。
在我看來,曆史就是世界杯,是不斷上演着大戲的世界杯。世界杯的賽事與結果,可以說具備了人類曆史的最重要特點:它充滿了戲劇性,結果很難直接預測;它沒有常勝將軍,你方唱罷我登場; 它不缺明星,總有英雄人物會在關鍵時候一錘定音;它吸引了足夠多人的關注,追隨者雲集;它一定會有勝利者和失敗者,無數人爲它歡喜或落淚。這都是曆史的特征。
我們可以通過理解球星在世界杯舞台上的作用,來類比一下英雄在曆史上的作用。說起世界杯,球迷們最爲津津樂道就是那些萬人追捧的明星和他們所主導的經典比賽了,比如馬拉多納,巴喬,齊達內,羅納爾多......離開了這些偉大的球星,世界杯還能在球迷的記憶中留下什麽?似乎就與一次普通的比賽沒有多大區別。但是,世界杯的曆史就是球星創造的嗎?
德國隊和阿根廷隊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德國的穆勒和阿根廷的梅西。但是,沒有一大群處于世界頂尖的優秀球員形成的整體實力,再輔之以先進的技戰術打法、教練員卓越的指揮和臨場應變,到位的後勤安排,加上個別能力超群的球星,他們有可能一場場比賽獲勝, 最終闖入決賽直至問鼎金杯嗎?盡管球星在這裏面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可以預測,11個梅西組成的球隊還真不一定能戰勝現在的中國隊。
一個踢球的人,哪怕已經是球星了,怎樣才能成爲舉起過世界杯的偉大級別的球星,即曆史英雄?
答案很簡單,首先,得進入世界杯的決賽圈。曆史上有若幹球星 連預賽都打不過去,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碰世界杯。這個世界不缺天才, 但大量天才倒在了預選賽,淹沒在曆史的塵土中。
其次,得有整體實力足夠的隊伍。你得依靠一個組織,加入一個能給球星以足夠支撐的隊伍。梅西加入中國隊就成了沒戲。
最後,才是球員本身的能力加運氣。決賽圈和隊伍是造就世界杯
偉大球星的前提,時代舞台和組織平台是造就曆史英雄的前提。
正是因爲中國經過上百年革命的不斷篩選,才出現了共產黨,出現了毛澤東。也正是因爲這三十年中國重新融入了世界和社會高度信息化,才出現了阿裏巴巴和華爲、馬雲和任正非。也正因爲中國前幾年大搞證券化,才出現了九鼎。每個時代的英雄一定是時代造就的,曆史成就英雄。沒有晴朗的夜空,不可能看到星星;離開了浩瀚的江河,只能奢談蛟龍。在時代面前,個人的作用永遠是渺小的。
同時,我們可以觀察到,當代社會中所謂明星愈來愈短命,影響愈來愈弱化。灿若流星,生如夏花。爲什麽呢?曆史進程越來越快了,時代主題不斷變化,時代英雄也只能轉瞬即逝。
曆史離不開英雄
東晉時期竹林七子之一的阮籍,是個大才子,很有名,但又不想從政做官,一幫人就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次他跑去看楚漢時期劉邦與項羽爭霸的古戰場,感歎到,“世無英雄,使豎子 成名”。直接的意思是劉邦、項羽沒什麽了不起,都是一些山野草莽,只是當時沒有更大的英雄,他們才出了名。當然,他也可能是說自己,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世人不過爾爾,沒人有什麽大本事,他也就出名了,成了當時的明星。
那麽,所謂曆史上的英雄,是不是就是阮籍所說的這樣不堪,僅僅是偶然因素、撞大運出頭的結果呢?
我們同樣按照阮籍的思路,可以理解爲曆史就是一個嚴格而殘酷 的淘汰賽和篩選器。曆史的舞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淘汰賽。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永遠在進行競爭篩選,優勝劣汰,但它會沉澱下來最終的成功者。
巴菲特有一次這樣評價投資領域的成功者。他說,投資圈的競爭盡管非常殘酷,但也不過就相當于在美國兩億多人參加的抛硬幣猜正反大賽,每次兩兩相遇,正反猜對了就獲勝。比賽一二十輪以後, 一定會有一批最終的勝利者。盡管勝利者是從兩億多人中選出來的, 但只要運氣足夠的好,就會有一批人走到最後。而且一定會有一批最終的幸運兒。這些人的勝利和成功可能完全是偶然的,沒有任何 抛硬幣的技巧可言,與大猩猩來抛硬幣也沒有任何區別。巴菲特在向一千多年前的阮籍致敬。
不過,史上最佳投資家的見解顯然不會僅僅是拾人牙慧。巴菲特 繼續說,盡管某一次或幾次抛硬幣大賽的勝利者是運氣絕佳的幸運兒,但根據他的觀察總結,他發現這樣的幸運兒大部分來自一個群體, 就是“格雷厄姆 - 多德俱樂部”,即以格雷厄姆所開創的價值投理 念爲准繩的一幫人。長期的成功投資者的是有規律可循的。
曆史也是這樣,表面上看,世無英雄,豎子也可以成名,但這些成爲英雄的豎子,一定有他的特質。
是什麽特質呢?英雄本身代表着它所處的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人物身上一定充分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各種特征:社會的情緒,時代的精神,組織間的沖突。
我們在中學都學過物理,知道有種共振與共鳴的現象。可以用這個概念來解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特征,不管是來自他 的生理因素還是精神因素,假定存在一種大數據分析能力,經過解讀出來,他一定有一些特征與這個時代的特征與組織的特征高度合拍。如果時代與組織有某種頻率的話,英雄的頻率一定與其高度吻合, 可以發生共振;如果時代和組織是一段旋律的話,英雄自身的旋律一定是其中的主旋律,可以高度共鳴。這在非英雄人物身上是找不到的。
曆史是由有前面說的那些最底層的趨勢性動力形成的,但英雄人物一定會在關鍵的時候,通過共振與共鳴,讓曆史步伐加快那麽幾步, 這就是英雄的特質。我認爲,曆史離不開英雄。今天晚上如果阿根廷能夠奪冠,一定離不開梅西的關鍵作用。最終,關鍵的勝敗還是需要英雄人物挺身而出,創造出可歌可泣的曆史傳奇。
時勢造英雄,曆史也離不開英雄,這就是我理解的曆史和英雄之間的關系。
四、曆史格局下的九鼎與九鼎人
王者歸來與英雄輩出
過去七八百年間,中國遠離于世界,1978 年以後我們重新與世界合拍。作爲曾經的世界潮流引領者,中國有很大的可能在迷失數百年後重回世界之顛,成爲世界老大。這是我們九鼎、九鼎人所面臨的時代背景。這一個大的曆史背景,我把它叫“王者歸來”。
目前的中國和曆史上又有很大的不一樣,當前的中國所處時代已經高度多元化了。千百年來,中國的曆史一直是由政治家、軍事家或文學家、藝術家在引領風騷,因爲中國是一個政治性、文化性的國家,不講究科學精神,對經濟也重視不夠。但現在不一樣了,政治、 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等現在各個領域都可能湧現出英雄,英雄莫問出處,一切的出身、選擇都可能成功,將會有不同領域的英雄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個曆史現象,我把它叫“英雄輩出”
九鼎和九鼎人的曆史選擇
在這個背景下,九鼎和九鼎人面臨着什麽樣的曆史使命,甚至是曆史宿命呢?
中國和中華民族最大的背景和訴求是要複興和崛起,在人類曆史進程中堪比美國在100年前的崛起。大約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確定了美國世界老大的地位。但在大戰之前,美國已經成爲世界的無冕之王了,其崛起靠的是一個硬東西——經濟,美國已 經提前幾十年就是世界經濟的老大。代表美國經濟的是兩個標志性的名字,一個是福特,一個是摩根,這兩個既是人名:亨利 ? 福特 和JP? 摩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實業家和金融家;也是企業的名字:福特汽車和摩根銀行,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實業企業和金融企業。美國這個國家,有它獨特的文化,發達的科技,超群的軍事,但我認爲美國崛起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實業和金融。美國的實業和金融當時是世界第一,因爲它在100年前既就有以福特、洛克菲勒爲代表的一大幫實業家和企業,也有摩根所代表的一大幫金融家和金融機構。
中國要實現複興,同樣離不開經濟基礎,這個經濟基礎靠誰呢? 我們需要實業資本,他可能是華爲、騰訊、聯想,同樣也需要金融資本, 他可能是中信、平安、複星,也可能是九鼎。
我們可以一起來預測可能的金融資本候選人。按照巴菲特的猜硬幣比賽論,最終一定會有幾個幸運兒成爲中國的摩根、高盛,成爲當世的金融英雄。那麽,這批幸運兒會有什麽樣的特質呢?我認爲,肯定會有這麽幾個特點:
第一,他一定是中國人的機構。只有中國人才能引領中國人複興,美國人不可能引領中國複興。
第二,他一定是年輕的機構和年輕人的機構,我說的年輕既指生理年齡,更指心理年齡,更加准確的說是有理想,有進取心,有創造力的機構。
第三,他一定是有能力的機構,不能只有空談,需要實幹。實幹就要能力,需要什麽能力呢?一個最起碼的指標是巨額資本的掌控者與管理者,金額起碼是千億級別,不管是自有資本還是管理的資本,沒有這個體量,幹不了大事。
從現在來看,九鼎這幾年的發展尤其是今年以來的升級與進化, 已經讓九鼎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條件。在中國的金融資本猜硬幣大賽中,九鼎和九鼎人一定會是上述候選人之一,我們完全可能進入到最後的幾輪,成爲真正意義能實現中國複興的金融資本與金融資本家。
這就是九鼎和九鼎人的曆史使命和曆史宿命。在曆史潮流推動下,九鼎可能脫穎而出,九鼎的組織平台上也會英雄輩出。而且九鼎必須要英雄輩出,代代相傳,才可能最終實現協助中華複興的民族資本之路。
結語
最後我用兩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交流。這兩段話來自近百年來的兩個中國革命者,也是真正意義上代表那個時代的兩個英雄。
一是孫中山,他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 亡!”, 我認爲他說清楚了曆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曆史有其自身的 演變邏輯,我們必須把握趨勢,順勢而爲。
二是毛澤東,他說,“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這就是我們
應有的英雄史觀。每個時代都有其英雄,我們都有機會。
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對曆史和英雄的一點認識。希望能對大家的工作和事業有所幫助!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