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重塑汽車供應鏈,把握技術演變趨勢才能彎道超車|九鼎觀點

2022-10-25

摘要:智能化趨勢下,汽車供應鏈的變局和機會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深入人心。從長遠發展方向看,智能化、網聯化,以及電動化和共享化,一起構成了智能汽車的新四化

近日,36氪旗下《數智夜話》邀請九鼎投資先進制造投資部董事總經理邢曉輝等投資人士,一起聊了聊新一代智能汽車的產業變局與未來機遇。


以下根據邢曉輝現場發言整理:


01.國產化率低但實現了技術突破的供應鏈細分領域,將迎高速增長

汽車市場非常大,產業鏈足夠長。整個行業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

但目前,整車廠商的投資機會幾乎沒有了,格局也逐步清晰。投資人的目光逐步偏向汽車產業鏈的上遊,即汽車供應鏈。

對于九鼎投資而言,我們關注國產化率相對比較低,但實現了技術突破的汽車供應鏈細分領域。可能,這些細分領域的市場目前還不大,比如大幾十億或者一兩百億的規模。但因爲國產化率非常低,其增長速度會非常快。

我們研究過整個國產替代曆程中的投資機會,以汽車供應鏈爲例,我們重點關注國產化率在0-10%的細分領域。國產化率一旦能夠突破 10% ,整個汽車供應鏈市場的技術會相對成熟,也會獲得下遊部分客戶的認證,接下來就會迎來大規模的量產。

對于該領域的成長期公司,我們重點關注它拿到了多少終端客戶的認證,進了多少車型,潛在的合同訂單大概有多少。

以此前我們接觸過的一個項目爲例,它是由整車廠商孵化出來的,專注智能座艙,具備幾個特點:

第一:團隊優秀,是行業裏最頂尖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因此,技術也比較領先。 

第二:当前產品矩陣豐富,基本涵盖了汽車智能座艙的全品類,從零部件到算法、芯片全方位都有,這也爲未來更高級別的自動化駕駛做儲備。

第三:覆盖的車型較多,已經覆盖了幾十款車型。

第四:大股東資源投入較多。對于初創公司而言,大股東資金跟資源的注入,會讓它快速站穩,把当前產品打磨得更加成熟,這也爲將來大力拓展集團外部客戶做好准備。

第五:財務指標和收入成長性較好,這也是受益于整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智能座艙的滲透率在快速提高。


02.智能汽車中短期拼技術,中長期拼算力

我們也關注算力方面的投資機會。智能汽車在中短期內拼的是技術,但從中長期來看,還是要拼算力。

算力越來越重要,本質上是因爲汽車行業的競爭邏輯發生了變化。傳統汽車時代的競爭,更多圍繞動力、操控和空間等層面展開。但智能汽車是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發展,終局是智能化。智能化最終肯定要拼算力,要數據。

在我看來,目前市場上體現出來的所謂算力軍備競賽,更多是一種營銷策略,是整車廠商焦慮的一種表現。

我認爲,短期內不太需要2000 TOPS的算力,目前是過剩的。因爲,短期內汽車的智能化水平還比較低。

但從中長期來看,2000 TOPS以上的算力肯定是需要的。因爲,隨着智能化場景和應用越來越多,汽車對算力的需求將呈幾何倍數增長。

算力軍備競賽,對汽車產業鏈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推動了汽車芯片的大力發展,尤其是高算力的 AI 芯片。這也引導了主機廠與芯片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尤其是在目前有實力自研 AI 芯片的中國整車廠商還較少的情況下。

現在因爲缺芯,中國車企的銷售受到了限制,這同時加速了國產芯片的發展,倒逼他們快速把短板補齊,避免中國汽車產業錯過一個曆史性的發展機遇。


03.汽車底盤:差異化技術路線,爲創業公司帶來彎道超車機會

底盤與汽車安全息息相關,底盤玩家可能需要有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和配套的行業經驗,行業壁壘非常高,所以主機廠對底盤的供應商依賴度也比較高。而整個底盤行業,目前依然基本由國外企業壟斷,市場集中度非常高。

現在,底盤企業都在發展線控底盤技術,國產公司包括創業公司也有機會。當然,不同細分系統的線控底盤,差距也會比較大。

從系統架構來看,線控底盤由線控油門、線控換擋、線控制動、線控轉向和線控懸架組成。而車輛線控制動系統,又分爲駐車制動與行車制動。

目前,駐車制動的搭載率已經接近 80% ,國產公司占了不少市場份額,影響力也逐步加大。國產公司如果能夠做到一定量,可能駐車制動的終局將由中國企業掌控,因爲中國企業有比較大的成本優勢。

根據制動執行機構的不同,線控制動系統可以分爲液壓式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Hydraulic Brake, EHB)和機械式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Mechanical Brake, EMB)。

關于行車制動,未來EMB是趨勢,但目前比較主流的技術是EHBEHB 又分爲集成式的 One Box 方案與分立式的 Two Box 方案。

現在整個市場基本是博世一家獨大,博世是一家老牌的供應鏈公司,優勢非常明顯。博世用的是Two Box 方案,但國內企業現在都在重點研發One Box 方案。在One Box 方案這一細分領域,國內企業有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所以,未來,在不同技術路線的領域,如果創業公司能夠把握住技術演變的趨勢,就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再說線控轉向(SbW),目前整體滲透率比較低。之前中國的政策對這塊有一定的限制,近期已經放開了。這爲線控轉向系統的量產和大規模普及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會迎來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中的線控轉向的高速發展。

線控轉向的趨勢剛開始不久,對國內公司包括初創公司是好事,大家目前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

在汽車底盤領域,傳統老牌零部件廠商的優勢,主要在于:

第一:有比較豐厚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

第二:客戶資源比較多,因爲他們供給的終端品牌(即車廠)多,切入一個新当前產品會相對容易一些,客戶粘性也比較高;

第三:他們的資金實力也比較雄厚。前期的研發需要很多資本投入。

在面臨新技術轉變的過程中,如果技術只是在原樣基礎上進行升級,對于傳統老牌零部件廠商來說,難度不大,它能夠來適應這個技術的轉變。

但如果涉及技術的方向性分歧,對老牌廠商來說,要打破原來的技術規劃,相當于斷臂求生。老牌企業的曆史包袱比較重,整個革新會比較難。這就會給國內公司包括一些新興的創業公司,帶來彎道超車的機遇。


04.特斯拉公布人形機器人,或給國內汽車主機廠帶來新的競爭挑戰

特斯拉公布人形機器人,本身是一個戰略性的布局,引領和推動了整個市場的科技進步。

對特斯拉來說,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難度可能不大,因爲它有汽車、甚至航空航天相關技術的基礎。

但如果特斯拉能把人形機器人的單個研發成本控制在 2 萬美金以內,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將有可能實現這一技術的大規模推廣,也將是整個機器人行業顛覆性的裏程碑。

我認爲,現代汽車的最終当前產品形態,一定是向萬物都具有可移動性的方向發展的,並且是三維的,等等。

特斯拉公布人形機器人,對國內汽車主機廠也意味着更大的競爭挑戰,這證實了特斯拉在全球的技術領先性,和我們可能有着幾代人的差距。這也要求國內汽車主機廠在加大研發的同時,要革新当前產品,尤其是對汽車終局的理念和認知要不斷叠代。

對機器人公司而言,特斯拉公布人形機器人,短期內影響可能不大。因爲特斯拉雖然公布了這些機器人,但技術還不太成熟,而且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商業化場景。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非常多,不同場景差異化比較大。

但機器人公司也應該看到特斯拉技術的前瞻性,在特定領域內快速積累行業經驗和技術壁壘,圍繞具體場景形成核心競爭力。否則,特斯拉技術成熟後,可能整個機器人行業也將面臨重新洗牌。


05.現在是汽車行業的最好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中國汽車行業正在迎來一個曆史性的發展機遇,如果讓我用三個詞來形容,大概是:

第一:勢不可擋,主要指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以及滲透率的提高。目前的滲透率提升速度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尤其是最近兩年,在中國。

第二:突飛猛進,主要指在技術的應用和駕乘體驗方面,智能化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智能化汽車銷量增高的一個原因。

第三:格局初定,前幾年,尤其2014 - 2018 年之間,新能源汽車市場誕生了很多新勢力,品牌方非常多。但隨着這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集中度已經逐步提升,趨勢也相對明顯了。

有說法稱,這個時代,既是汽車行業的最好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此,我非常贊同。

在我看來,最好的時代,主要是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上一個發展階段取得了國際領先地位,實現了在汽車行業的換道超車。

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上,比亞迪已經超過了特斯拉。在動力電池上,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也做得非常好。中國汽車行業有可能借助新能源汽車賽道,實現整體翻盤,甚至帶動中國整個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

最壞的時代,則還是基于大環境,如中美貿易脫鈎、貿易戰等帶來的挑戰。

雖然中國終端品牌的銷量在高速增長,一些核心零部件包括動力電池等,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還有一些核心零部件,甚至一些原材料,是受制于國外企業的。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這是一個機會和風險都並存的時代。希望我們能夠在這個大的國際背景下,趨利避害,抓住機遇,實現中國汽車業的重大發展。

友情链接:工业油雾净化器 | 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福建东辉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 土工布 | 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 | 纸盒礼盒手提袋 | 装裱机 | 甘肃远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pvc板,pvc塑料板 | 重庆球墨铸铁管